《芳華》其實是50后的《紅樓夢》 時間:2018-01-25 | 來源:普陀圖書館 | 作者:普陀圖書館 | 點擊率:170
第二次刷完《芳華》后,認(rèn)定其中有《紅樓夢》的影子,。
這是一部50后的《紅樓夢》,。大概除了何小萍和劉峰,,在其他人的視角里,,文工團大院就如大觀園一般,,隔絕了世俗的浸染,,保留了他們一生懷念的純潔和美好,。文工團解散,,大觀園被抄,,北清校園凄風(fēng)苦雨,一夜之間,,不同的青春不免同樣地告結(jié),。甚至原著中,這群文藝兵的營房有個名字,,就叫紅樓,。這個名字既然被寫出來,就絕不是閑筆,,絕不是巧合,。
當(dāng)然,脂粉的紅與革命的紅,,怕是差了好幾個色度的,。
兩幢紅樓
但不是所有人都熱愛紅樓、懷念紅樓,,何小萍和劉峰就是異類,。
何小萍身世悲苦,原以為進了文工團,,就能過上不受欺負(fù)的好日子,,不料仍要面對風(fēng)刀霜劍嚴(yán)相逼。這怎么看都像是黛玉再世了,,但黛玉再不濟也還是小姐身份,,至少有惺惺相惜的寶玉和她精神共鳴,何小萍卻幾乎孤立無援,。
戰(zhàn)友里同情她的只有兩個人,,蕭穗子和劉峰。前者人緣不錯,,在郝淑雯,、林丁丁和何小萍之間充當(dāng)潤滑劑,時常保持微妙的中立,,即便心里經(jīng)常為何小萍不平,,卻從不徹底倒向哪一方,;而后者昨天還是集體的寵兒,一夜之間已被扣上惡名,,掃地出門,,落得比何小萍更不幸的下場。
劉峰不是寶玉,,比起寶玉在白茫茫大地中求仁得仁,,劉峰的命運要殘酷得多。
兩類人物
和《紅樓》略不同的是,,《芳華》的這幢紅樓里,,不分男性女性,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悲劇的主角,。
何小萍因為家庭問題,,洗不起一毛五一次的澡,長期被排擠,,于是選擇自我放逐到戰(zhàn)場,,卻受了精神刺激,這是悲??;像郝淑雯這樣生性要強的人,為了門當(dāng)戶對機關(guān)算盡,,橫刀奪了別人的愛,,婚后夫妻感情卻十分淡漠,打落牙齒和血吞,,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,,這何嘗不是悲劇,;劉峰善良本分,竟被心愛的人落井下石,,殘疾后生活貧困,,這固然是悲劇,;而像陳燦這樣的陽光少年,,進入中年以后被世俗價值推著向前,忙于拿地賺錢,,曾經(jīng)的理想早就化成一顆金牙,,諷刺性地鑲嵌在油膩的一對唇間,這難道不是悲???
這么看來,在《芳華》的紅樓里,悲劇也是不分家庭出身的,。
兩種悲劇
所以《芳華》的妙處就在于,,它塑造了一群性格各異的人物,并發(fā)掘出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悲劇因素,。無論是不見容于紅樓的人,,還是紅樓的主人,都不免迎來“千紅一哭”的命運,。
不見容于紅樓的人,,他們的悲劇是制度性的。在絕對的集體主義環(huán)境里,,活雷鋒只能存天理,,滅人欲,哪怕懷有一絲私念,,周遭輿論也會迅速掉轉(zhuǎn)風(fēng)向,,表示震驚和惡心。而那只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丑小鴨,,更是只能一次次成為集體譏笑和羞辱的對象,。“誠實善良人,老天自會保佑”只是舞臺上一廂情愿的臺詞,,現(xiàn)實中這樣的人似乎一開始就注定被褫奪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權(quán)利,。夾緊尾巴小心做人,大概是他們在紅樓內(nèi)外唯一的生存法則,。
而那些紅樓的所謂主人,,自以為不可一世,曾經(jīng)揮斥方遒,,在改革開放年代風(fēng)生水起,,但到了2016年的聚會,卻已經(jīng)芳華不再,,泯然眾人,。時間作為殺豬刀,或許是一種自然規(guī)律,,但他們的面目全非,,也是一種社會規(guī)律。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時代,,沒有誰可以永遠(yuǎn)站在潮頭,,手把紅旗旗不濕。這個道理,,人往往要在遲暮的時候才能夠參悟,。
兩個版本
馮小剛還是不夠狠,。賺足人熱淚的兩個多小時后,結(jié)尾卻高舉輕放,,收得余韻深長,。
2016年蕭穗子孩子的喜宴沒有出現(xiàn)在畫面中。根據(jù)畫外音的敘述,,這次戰(zhàn)友聚會上,,即使是當(dāng)年斬釘截鐵的“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”,經(jīng)歷了歲月的淘洗,,大概也已經(jīng)相逢一笑泯恩仇了,。
何小萍和劉峰,在幾句旁白之間,,似乎輕飄飄地就完成了從受難者到寬恕者的升格,。沒有人死去,沒有人懷恨,,所有人都各得其所,。相比起原著中在劉峰追悼會上重逢,以及林丁丁等人坎坷的婚姻,,電影版的故事已經(jīng)設(shè)計得足夠溫情了,。
影片的缺點當(dāng)然不少,但有些批評則難以茍同,。比如,,有人說主線不明,視角錯亂,。女二為什么就不能以第一人稱來展開敘述,?原著中,紅樓在后來的歲月里被夷平了,,讓一條寬大的馬路給碾到了地下,。但或許另一個平行宇宙里,紅樓仍佇立著,,里面還在上演著一幕幕悲喜劇,,誰知道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