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魚頭石的故事 時間:2015-05-26 | 來源:普陀圖書館 | 作者:普陀圖書館 | 點(diǎn)擊率:0
項目名稱 |
魚頭石的故事 |
||||||||||||||||||
講 述 者 |
姓 名 |
趙學(xué)敏 |
性別 |
男 |
出生年月 |
1933.6 |
民族 |
漢 |
|||||||||||
講述語言 |
漢語 |
文化程度 |
普師 |
職 業(yè) |
干部 |
健康狀況 |
良好 |
||||||||||||
詳細(xì)住址 |
沈家門中大社區(qū)宮下87號4#202室 |
電話 |
3995005 |
||||||||||||||||
內(nèi) 容 記 錄 |
很早以前,,春汛大黃魚年年旺發(fā),,塘頭漁民每年捕撈豐盛。黃魚全身金光锃亮,,紅燒,、清燉,味道都是非常鮮美,。但是黃魚頭大,,眼睛圓,頭上長的都是骨頭,。所以漁民都不要吃,,把頭摘下來扔掉,往往一季魚汛,,黃魚頭可仍掉一大堆,。 小白龍臥在白石灘,,看了覺得非常可惜,。一天,,他從白石灘飛過山崗,來到翁家岙,,請教那里的管家老龍,,老龍年歲較大,經(jīng)驗豐富,。他告訴小白龍:“黃魚吃唇,,勝過人參,黃魚頭上的嘴唇是上等補(bǔ)品,。”他還告訴小白龍,,大海里各種魚類如:帶魚、鰳魚,、鯧魚……都各有最好滋補(bǔ)和最好吃的部位,,可惜人們都不知道。小白龍聽了大長知識,,于是決定把這些告訴漁民,,不能讓好的東西白白浪費(fèi)掉,他便立即返回塘頭,。 這時正值魚汛季節(jié),,黃魚旺發(fā),出海漁民都滿載而歸,,家家戶戶黃魚吃不完,,摘下的魚頭好堆成小山。 小白龍變成一個年老白發(fā)的叫化子,,來到塘頭,,挨家挨戶向漁民討飯。塘頭漁民都很善良,,看到這個白發(fā)老頭要飯,,都把家里最好的飯拿來給他,可白發(fā)老人搖搖頭,,都不要,。漁民覺得奇怪,問他要什么,?他說:“我只要黃魚頭,。”漁民笑道:“這黃魚頭都是骨頭,沒有多少肉,,我們都不吃,,你也不要吃了吧,!”白發(fā)老人卻說:“你們不要吃,,可我要吃,!”漁民們聽說他要吃都把扔掉的黃魚頭撿回來洗一洗,煮一煮送給他,。白發(fā)老人一一收來,,他就把黃魚頭中的嘴唇挖出來吃掉,不到一晌午,,吃了一大堆,,漁民們看他吃的津津有味覺得很有趣。
于是,,小白龍便把展茅翁家管家老龍說的話告訴了大家,。他說:“帶魚吃肚皮,說話講道理,;寧可忘記廿畝稻,,不可忘記米魚腦。”漁民聽了忙跟著學(xué)說一遍,。小白龍又說:“還有鯧魚吃下巴,,鯊魚吃鰭、鰳魚吃鱗……其他吃什么好,,你們自己再去琢磨吧,!總之,,魚身全是寶,千萬莫丟掉,。”說罷,,拿起一個黃魚頭,向海灘上一拋,,頓時堆起了一個偌大的魚頭石,。小白龍化為一道白光,騰空而去,。 這時漁民知道白發(fā)老人原來是小白龍化身,,來點(diǎn)化大家,從此常把這魚頭石引以為戒,,告訴大家不要把黃魚頭丟掉,。
|
||||||||||||||||||
作品來源 |
根據(jù)民間傳說,本人整理編寫,,發(fā)表在《今日普陀》,。 |
||||||||||||||||||
備注 注 |
(講述人特殊生活經(jīng)歷、能講述的其他作品)
《麒麟山的來歷》,、《懶漁妹糟魚》,、《劍斷牛頭頸》等。 |
||||||||||||||||||
記錄稿 (頁) |
2 |
錄音帶或錄音光碟 (盒/張) |
|
錄像帶或錄像光碟 (盒/張) |
|
照片 (張) |
1 |
||||||||||||
調(diào) 查 人
|
姓 名 |
吳丹紅 |
文化 程度 |
大專 |
|||||||||||||||
詳細(xì)住址或 工作單位 |
東港街道 |
電話 |
3995005 |
||||||||||||||||
調(diào)查時間 |
2008.4.26 |
調(diào)查 地點(diǎn) |
東港 |